9000个字「9000字重磅解读来了」

上海运舟私募基金投资总监 周应波

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张智威

悟空投资董事长 鲍际刚

翼虎投资董事长 余定恒

承泽资产CEO 曹雄飞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高级合伙人、高级基金经理 方磊

华夏未来资本创始合伙人、基金经理 杨俊

我们先来看看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的核心观点:

张智威:两会的召开对中国经济以及政策的预期很重要。国内居民生活逐步正常化,经济复苏预期快速回暖;海外加息节奏放缓,市场流动性增强。我们认为2023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主要会围绕疫情后的修复行情为主。

鲍际刚:历年A股市场均有四月决断一说,因为三月的全国两会会有一些对全年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政策。对于全年投资主线的行程有重要帮助。

曹雄飞:我们认为2023年的主线是内需增长(信创安全、消费和社服)、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创新药、半导体和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电动车、光伏、储能)。

方磊:虽然美国今年加息累计幅度可能比2022年底市场预期的大,但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顶峰已经过去,预计海外因素的影响有限,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保持稳健。

对于股市而言,我们预计两会政策的总基调会和202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两会后的表现可能会比较好。

另一方面,政策空窗期和市场政策预期降温是春节后市场整体震荡调整、板块轮动较快的原因之一,两会明确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和产业政策基调后,股市主线可能会逐渐显现,资金形成一致预期后将带动市场上行。 周应波:两会给全球投资者提供重新了解疫情开放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脉络的机会,尤其是长线资金,重新评估中国的机遇和投资价值。

同时,两会的召开对提振市场信心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则是全市场万众瞩目,对未来的投资方向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三、

国内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

下半年经济弹性可能更大

中国基金报:今年各地政府争抢时间拼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也设定了一定的增长目标,您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怎么看?方磊:我们认为今年经济大概率还是一个弱复苏的状态。今年全国两会的经济目标可能设定为5%左右。目前是疫后经济修复的关键观察期,2月PMI数据显示经济恢复的动能和企业信心在持续增加,短期内稳增长政策应该会继续延续,出现大幅加码的概率不大,新政策的酝酿和出台可能是渐进的。经济的恢复也是渐进的,内需恢复在结构上存在先后,随着国内需求良性循环的形成,今年下半年经济的弹性可能会更大一些。周应波:对今年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考虑到克制的央行和制造业大国的属性,今年中国的增长和通胀的格局都是显著好于美国。张智威: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我们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今年GDP增速可能达到6%甚至更高,因为2022年的基数相对较低。另外,国内最新公布的制造业PMI为52.6,远超市场预期。PMI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反映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曹雄飞:2023年是疫情结束的第一年,经济自身就有内在的修复动能。过去两个月,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快速回弹。按照去年底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拼经济、保增长已经如火如荼展开,各项数据也陆续有所体现。两会如果再加一把火,我们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无虞,但是由于出口可能受制于海外经济的衰退和减速,同时高质量发展使得部分传统的经济刺激模式低于预期,所以经济运行结构上与历史上的保增长可能差别很大。杨俊: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的全国经济增长定在5%左右,从需求端来看,出口趋于量价共振下行,不确定性较大;消费在低基数下的自然修复是全年经济最重要的拉动项;投资端有望保持较高强度。余定恒:2023年复工复产、消费回暖叠加低基数等多重因素共振,对全年的GDP增长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如果社会融资总额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的话,那么这个增长的目标肯定能实现。鲍际刚:我们对国内经济恢复是充满信心的。预计今年国内消费复苏,叠加基建投资刺激,地产投资估计持平,进出口还有一定增长,全年完成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较大概率能实现的。四、扩内需、稳增长国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国基金报:美国通胀依然高企,美国国债收益率仍在高位,你对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怎么看?方磊:虽然美国今年加息累计幅度可能比2022年底市场预期的大,但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顶峰已经过去,预计海外因素的影响有限,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保持稳健。由于目前国内经济恢复尚未稳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仍是扩内需、稳增长,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的同时,也会“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全年维度看货币政策将引导“宽货币”转为“宽信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是“精准有力”的发力重点,总量流动性再次放宽松的概率不大。

余定恒:美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处于博弈阶段,通胀数据居高不下,经济依然处于过热状态。目前美国货币政策处在加息的尾声,尾部风险不会太大,需要高度警惕的风险是高利率会持续较长时间。国内由于货币政策收紧较早,一直以稳为主,稳中有进,资金价格不断下行。但随着疫情政策调整,风险偏好提升叠加社融增速回温,资金价格将会见底回升,整体2023年财政政策应该要优于货币政策。杨俊:虽然美国通胀已经见顶回落,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放缓,但通胀回归常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预计政策利率将在5%以上维持至今年年底。美国国债收益率较高,对全球资本保持较高吸引力,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外部环境难言友好。不过,今年货币政策主动宽松的必要性在下降,经济预期修复带动实体融资需求回升,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预计央行会通过降准、再贷款等方式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及意愿。张智威: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还是会保持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但降息的空间不大了。一月份信贷的增长幅度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那么全年的信贷的增长幅度应该还是会比较高。目前看贷款的需求正在回暖,政府在对贷款的供给方面也没有限制,所以今年的信贷预计会比较强。周应波:信用扩张初期,美债短端见顶后,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和汇率,将会更加以我为主。曹雄飞:美债目前看来会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都处于较低的位置,拼经济保增长的压力较大,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主基调是“以稳为主,适度放松,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鲍际刚:预计今年国内货币政策整体保持适当宽松,货币政策紧缩风险低,继续利用结构性政策稳定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五、稳投资、促消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中国基金报:提振经济发展信心,我国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发力?方磊:今年财政政策还将继续保持积极加力提效,应该会适度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对于基建项目的支撑还会比较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节奏会继续靠前。

财政部刘昆部长表示要“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根据地方财政预算报告,今年提前批专项债限额达到21900亿元,创历史新高,首次顶格下达,较上年提前批大幅增长50%。同时监管要求提前批专项债额度需在今年上半年使用完毕。

余定恒:财政政策是经济的重要压舱石之一,为了提振经济发展及居民信心,在处理好助企纾困、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的同时,应当适度加大赤字,重点扶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类科技含量较高的战略新兴行业,着力解决卡脖子的软硬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杨俊:财政支出不需要设定较强的总体力度,发力点在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托底工作。今年财政政策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中央财政可以加大支持,适当以长期国债置换中短期城投公司贷款及债券。周应波: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但出口存在压力,在居民收入和地产销售大幅回暖前,托底需求需要财政和基建持续发力,推动信用扩张。曹雄飞:2023年财政政策预计会更加积极主动,稳投资促消费,尤其是要加大力度促消费。没有终端消费需求的持续大幅反弹,经济增长无法持续。疫情对终端消费能力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亟需财政加大直达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持力度,大力度地减费、降税、补贴、优惠。鲍际刚:预计今年国内财政要将保持积极,中央可以采用更多给工具,同时在消费和投资上做出支持。六、稳就业、增预期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中国基金报:对于扩大和提振消费,你有何政策建议?方磊:短期来看,首先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对大宗消费提供补贴、减少经营活动税收等方面来刺激消费者信心的改善和消费企业的经营预期;其次,可以通过放松部分限制性政策、打造新型消费场景等举措来释放、增加居民改善型消费需求;最后,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消费信贷领域发力,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的下降也有助于释放居民消费需求。

从中期的角度来看,收入预期才是居民消费意愿的核心决定因素,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更重要的措施,例如通过优化就业政策、提供更多专业性职业教育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等方式。

板块方向上是新兴消费 科技的组合。消费方向是场景消费复苏背景下的新兴消费,如医美、直播电商、小酒馆等,科技方向是AIGC、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向叠加国产替代化率相对较低的专精特新领域,医药板块主要是甩掉历史包袱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创新药方向。

曹雄飞:2023年刚刚结束了前两个月,市场呈现了极致的轮动特征,主线是疫后修复和炫目的概念及主题投资。我们认为2023年的主线是内需增长(信创安全、消费和社服)、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创新药、半导体和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电动车、光伏、储能)。鲍际刚:持续看好科技创新方向的成长性机会,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部分强增长的新能源细分等具备中长期增长逻辑,短期景气支持。经济修复确定,消费医药盈利修复明确,挖掘具备成长弹性的细分方向。杨俊: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和国内需求的恢复,2023年国内经济将触底回升,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各类监管政策也相对友好。在经济企稳过程中复苏斜率最快的领域,以及对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产业将率先走出结构性行情。未来随着经济进入繁荣期,市场逐步走向全面牛市。

当下,我们更看好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后弹性较大的板块,以及政策重点支持、产业化趋势确定的数字经济、国产替代相关领域。

方磊:今年全年股市风格可能偏向均衡,更加看好内需恢复相关领域,尤其是那些供给显著优化的板块。从2月PMI数据来看,目前建筑业恢复强于服务业强于制造业,内需恢复在结构上存在先后顺序,但经济内需恢复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内需板块业绩弹性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尤其是消费领域。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2022年消费低于中期中枢水平,今年消费本身就有向中枢水平回归的动力,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逐渐释放,后续消费的恢复空间可能是内需板块中最大的。

另一方面,消费内部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也有一定的持续性。我们预计消费复苏的初期,消费场所的开放将带动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消费行业景气度开始好转,就业形势也会出现好转,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出现增长,这又会反过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

此外,促消费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政策的影响也是积极正向的。而近几年,消费行业的供给出清最为明显,在需求持续恢复的情况下,消费行业的供给端议价权也会逐渐增强,优质的上市公司有量价齐升、业绩弹性超预期的可能。

从今年股市的反应来看,春节前消费板块表现不错,主要是预期转好后的估值修复;春节后消费板块保持震荡,与春节后全国消费活动保持较快速修复的现实出现背离,意味着消费板块可能存在预期差,仍有机会正等待被挖掘。我们认为消费板块的业绩有可能在今年兑现,业绩将成为消费板块下一阶段的主要驱动。

消费行业:当前我国的疫情管控政策快速转变,经济经营活动逐渐正常化,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人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预期都在改善。在过去三年中,一些线下消费因为疫情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在看起来可能逐步走向正常,服务业预计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

房地产板块:房地产板块近期反弹比较多,是因为政策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房地产市场需求还比较弱,销售什么时候能够走强还需要观察。

审核:许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9000个字「9000字重磅解读来了」

相关文章

评论 (0)